索引号 | 53040020251624240 | 文     号 |   |
来   源 | 玉溪网 | 公开日期 | 2025-09-22 |
退休不退志 银发再生辉——新平退休教师石坤灵创办培训学校助力乡村振兴
石坤灵在培训学员。(受访者供图)
□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思思
从职业高级中学教师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创办人,从服务毕业生到帮助广大农民掌握一技之长,石坤灵用退休后的“再创业”,诠释了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深切情怀。他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,用“订单培训”和“微课堂”连接起企业与农户,助力乡村振兴,也让自己在银发之年活出新的精彩。
从“帮学生”到“帮农民”
石坤灵的职业教育情怀,早在担任新平县职业高级中学招生就业处主任期间便已深植心间。多年来,他频繁走访云南玉溪仙福钢铁(集团)有限公司、力高(云南)箱包有限公司等企业,深入调查、了解企业用工需求,为毕业生开拓就业通道而奔走。
“在与企业接触中,我发现有很多岗位适合农村劳动力。”石坤灵回忆道,“但不少农民因缺乏技能,错失了机会。”正是这一发现,让他萌生了更宏大的愿望:不仅要帮助学生就业,更要帮助广大农民掌握一技之长,实现就业。
2021年12月,55岁的石坤灵退休。然而他并未选择安逸的晚年生活,反而开启了一段新的“创业”历程——创办玉溪暨达职业技能培训学校,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乡村。
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
“农村最缺的不是劳动力,而是技术。”通过走访调研,石坤灵注意到,新平县作为农业大县,柑橘、烤烟、蔬菜、中药材等产业虽已具规模,但农民缺乏科学种植技术,这也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。因此,他将培训重点放在农村实用技能上。
针对农村交通不便、学员出行难的问题,他组织师资开展“送教下乡”活动,将培训课堂从教室搬到生产一线。在村委会设置培训点,配备必要教学设备,让村民在家门口接受专业培训。这样既能在实操中教学,又不耽误农活,极大地提升了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便利性。
此外,石坤灵还充分利用以往积累的工作资源,搭建起高校与农村之间的桥梁。他聘请云南农业大学、昆明理工大学的专家担任技术顾问,组建起一支“高校专家+技术员+土专家”的复合型师资队伍,为培训提供坚实支撑。
创新模式服务学员
为增强培训实效,石坤灵积极推行“订单式培训”。学校与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建立联动机制,定期获取企业用工需求,针对企业需求及时调整培训内容,实现“结业即上岗”。同时,石坤灵制定学习培训方案强调针对性,实行“一村一策”:在柑橘主产区乡镇,重点培训种植技术;在旅游区乡镇侧重培训民宿服务技能;在工业园区周边乡镇则开展电工、焊工等工种的技术培训。
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,石坤灵创新推出“微课堂”服务。每次线下培训后都建立微信群,提供在线教学与专家答疑。“最近柑橘叶片发黄该用什么药?”“烤房温度控制在多少度合适?”……每天,他都会抽空回复学员的在线提问,延伸了培训链条,巩固了学习效果。
相关阅读:
- 华宁柑橘包装技能培训:把课堂搬进基地和车间 2025-09-22
- 江川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 2025-09-19
- 答好五问促增收|江川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 2025-09-19
- 江川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 2025-09-19
- 通海县部署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 2025-09-19
- 里山乡纪委“监督+服务”护航乡村振兴 2025-09-19
- 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激活乡村振兴“一池春水” 2025-09-19
- 元江县召开第三轮爱国卫生“7个专项行动”培训会 2025-09-18